病例-病史摘要天牛配资
女,85岁,自述下腹胀数月来本院检查。
· 病例影像资料分析 ·
超声检查
超声所见:
于回盲部及升结肠见肠壁局限性不规则增厚,最厚达35mm,范围约118mm×53mm,占据肠腔>3/4圈,回声减低,层次紊乱不清,该段肠壁僵硬,蠕动消失,肠腔变窄。周边可见多个淋巴结,较大约10mm×19mm,呈低回声。
盆腔探及低回声团块,大小约112mm×82mm×78mm,与周边肠管边界不清,形态不规则,内部回声不均匀,另乙状结肠局部肠管壁及盆壁增厚,最厚处约8mm,呈低回声。
前位子宫,体积缩小,内膜居中呈线状,肌层回声不均,见数处实性低回声,较大位于前壁,大小约25mm×51mm,周边包膜不完整,与周边组织分界不清。
双侧卵巢显示不清。
肝周、脾周、下腹部及盆腔探及液性暗区,最大深度约49mm,透声差。
展开剩余89%超声提示:
升结肠实质性肿块伴肠腔变窄:考虑结肠Ca(T4 N3)
盆腔及子宫实性占位(考虑转移性,M1)
局部肠壁及盆壁增厚、腹腔淋巴结肿大(考虑转移性,M1)
腹腔积液
超声图像
升结肠实性低回声肿块
盆腔实性低回声肿块(转移灶)
盆腔肿块内可见血流信号
盆壁增厚、呈低回声
子宫壁实性肿块(转移灶)
腹腔积液
PET/CT检查
本中心2023.12.19 PET/CT提示:小肠(2~6组)、回盲部、升结肠走行区多发结节状、条块状及片块状高代谢病灶,符合淋巴瘤改变;
a.左侧腋窝、右侧心膈角区、右侧膈上多发增大淋巴结,伴代谢增高,考虑为肿瘤浸润;
b.肝包膜、脾包膜、网膜、肠系膜及盆腔腹膜肿瘤弥漫性广泛浸润,伴腹水形成;
c.子宫及双侧附件代谢弥漫性增高,考虑为肿瘤浸润。
2024.4.23 PET/CT提示:淋巴瘤化疗后,对比上次(2023-12-19)PET/CT检查:本次显像整体影像学评估为PR/PMR。
a.原小肠(2~6组)、回盲部、升结肠走行区多发高代谢淋巴瘤病灶,现仅回盲部局灶性高代谢残留(Deauville评分5分),其余大部分代谢恢复正常,考虑为治疗后肿瘤大部分活性受抑,少部分活性残留;
b.脾包膜、中腹部大网膜、右下腹肠系膜少部分肿瘤残留(Deauville评分4~5分),较前范围明显缩小,代谢较前减低,考虑为治疗后肿瘤大部分活性受抑;
c.子宫右侧壁结节状高代谢灶(Deauville评分5分),较前范围明显缩小,代谢较前减低,考虑为治疗后肿瘤少部分活性残留(需鉴别子宫肌瘤),建议复查;
d.原左侧腋窝、右侧心膈角区、右侧膈上多发高代谢增大淋巴结,本次未见显示,提示治疗后肿瘤完全活性受抑。
结肠淋巴瘤一种罕见结外淋巴瘤
概 述
结肠淋巴瘤是一种罕见结外淋巴瘤,约占胃肠道淋巴瘤的5%~10%,属于非霍奇金淋巴瘤(NHL)。好发于淋巴组织丰富的回盲部(约占60%),超声检查是其初筛的重要手段。
病 因
结肠淋巴瘤的具体病因尚未完全明确,但可能与以下因素相关:
01、免疫系统异常
如艾滋病(HIV感染)、器官移植后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。
02、慢性炎症
炎症性肠病(如克罗恩病)增加风险2~3倍天牛配资。
03、感染
幽门螺杆菌(H. pylori)感染与部分黏膜相关淋巴瘤相关,EB病毒也可能参与发病。
04、遗传和环境因素
家族史或长期接触化学毒物(如农药)可能增加风险。
临床表现
症状缺乏特异性,常见表现包括:
腹痛或腹胀(60%~70%患者出现);
便血或黑便(40%~50%)
腹部包块(部分患者可触及);
肠道梗阻征象(如呕吐、便秘)
体重下降、乏力、发热等全身性症状(晚期更常见)。
超声诊断
超声是筛查结肠病变的常用工具,具有非介入式、便捷、无辐射的优势。
结肠淋巴瘤的典型超声表现为:
01、肠壁增厚
病变肠壁呈低回声,厚度常超过10mm。
02、“假肾征”或“靶环征”
肿块中心为高回声,周围环绕低回声增厚肠壁。
03、血流信号丰富
彩色多普勒显示肿块内血流增多,提示活跃的肿瘤组织。
局限性:超声易受肠道气体干扰,对深部或微小病变可能漏诊,需结合其他检查。
常用辅助检查
01、结肠镜+活检
通过结肠镜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,是确诊的关键方法。
02、增强CT/MRI
评估肿瘤范围、淋巴结转移及远处扩散。
03、PET/CT
检测全身代谢活跃的病灶,用于分期和疗效评估。
治疗方法
超声检查
治疗方案取决于肿瘤分期和患者状况:
01、早期局限病变
手术切除联合化疗(如CHOP方案)。
02、晚期或弥漫性病变
以化疗和靶向治疗为主(如利妥昔单抗)。
03、放疗
用于局部控制或缓解症状。
多学科协作(外科、肿瘤科、影像科)早期诊断、早期治疗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。
预 后
结肠淋巴瘤的预后与以下因素相关:
• 分期:早期(I-II期)5年生存率可达60%~80%,晚期(III-IV期)降至30%~50%。
• 病理类型:低度恶性淋巴瘤(如MALT淋巴瘤)预后优于高度恶性类型。
• 治疗反应:对化疗敏感者复发率较低。
参考文献
[1] 王金锐, 等. 《实用腹部超声诊断学》[M]. 人民卫生出版社. 2020:211-215.
[2] 陈国卫, 等. 《外科学》(第9版)[M]. 人民卫生出版社. 2018:425-427.
[3] 徐梦杳,李春艳,孟华,等.原发性小肠并结肠淋巴瘤1例[J].大连医科大学学报,2020,42(05):462-467.
[4] 张婷婷,田丰.原发结肠恶性淋巴瘤35例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[J].中国实用内科杂志,2018,38(09):840-843.
[5] Zucca E天牛配资, et al. Gastric MALT lymphoma management. Lancet Oncol. 2022;23(3):e114-e126.
发布于:陕西省恒正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